说到视觉盲区,车主们第一反应肯定是车前、车后靠人眼或借助外后视镜看不到的位置,一旦有小孩蹿入这些区域,往往会酿成惨祸。实际上,除此之外,还有因车身构造而导致的A柱盲区、内轮差盲区,因驾驶技巧而导致的超车盲区、泊车盲区,等等,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,如果不小心进入这些区域,都很容易被行驶中的车辆伤到。本期就来深入探讨如何“扫盲”排除隐患。
特殊后视镜盲区:不连续变车道,多看后视镜
右转或左转时,遇上转弯角度大或连续变道2次以上,通过后视镜根本看不清转弯过去后车道上的来车,这时也就形成了一个“后视镜盲区”,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在路面较宽的高速路上。所以,建议车主们在保持正常行驶时,经常观察后视镜,随时掌握车后的情况。如果后面的车辆忽然消失,就很可能已进入盲区,要多加小心。
A柱盲区:多看慢速可避免
一般轿车两侧有3个立柱,其中前风窗玻璃两侧的斜柱称作A柱。在车辆转弯或者进入弯道前,车主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,造成一个视野上的盲区。现在不少车辆都安装了智能安全系统,只要有车辆或人进入前方A柱的盲点,就会出现警示;而对于一些没有安装智能安全系统的车辆,车主们则应多留意前方路况,减慢车速。
内轮差盲区:注意街角行人,扩大转弯半径
所谓内轮差,是指车辆在转弯时,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差,这个区域是车主视线的盲区,货车、公交车等车身比较长的大型车,车头转过去了,往往长车身还没有完全转过去,“内外轮差”的盲区就成为“死亡地带”。一般小车会产生接近1米的内轮差,大车会产生多达2米的内轮差。所以,转弯时要注意站在街角的行人,特别是靠车辆较近的行人,如发现行人应扩大自己的转弯半径,并鸣喇叭提醒行人注意,确认安全后小心完成转弯。
超车盲区:超车看车头,会车看车尾
无论是超越前车和与对向的车辆会车,车主往往看不清前车或来车的前后情况,特别是要超越公交车等大型车时,超车盲区更大。在超越同向行驶的车辆时,一定要注意它的前部,因为看似慢吞吞行驶的车辆,其实有可能正在避让行人;而与对面来车会车时,则需注意它的尾部,因为这个区域也可能会突然蹿出横穿马路的行人,此时如果贸然加速超车,很可能撞到行人。
泊车盲区:慎选停车区,请人来指挥
车辆在泊车时,因为两边紧挨着其他车辆,后视盲区较大,座位越低,盲区越大。所以,尽量不要选择在狭窄的地方停车,如果必须这样做,可请别人指挥协助停车。
山路盲区:山道多弯,过弯先减速鸣喇叭
山路崎岖、狭窄且盲区多,许多看似普通转弯其实是连续的S形弯路,很可能会有一辆莽撞的车辆从弯道里冲出来。另外,像遇到抬头坡(即前方坡度很陡)时,前方也是很大的盲区。所以,山路行驶时一定要多留意路边的提示牌,通过弯道时鸣喇叭示意;而且,弯道行驶更应注意控制车速,尽量靠车道右侧行驶。
光线盲区:出隧道或夜间行车不要跟车太近
开车出隧道时,车主的眼睛因一时不适应光线的突然变亮,会眼前发黑,这时就会出现短暂的视觉盲区。同样,夜间开车时,车主的眼睛容易受到各种灯光的刺激,视力所及范围受限,也容易产生盲区。所以,出隧道或开夜车时,不要跟车太近。
对于这些视觉盲区,除了主观从驾驶技术上改进外,还可以选装“扫盲”设备,比如倒车雷达、倒车影像、大视野后视镜(或者是后视镜上加个小圆镜)、全景可视系统、盲区辅助系统等,“技术+科技”或许还真的能够实现视觉“0”盲区。